伴随着高精度视觉传感器、高算力车规级 AI 芯片的成熟,智能驾驶正在迎来算法层面的革新。行业正在为了加速「虚拟司机」的到来,而日夜兼程。
端到端,或者说基于深度学习大模型的高阶智驾方案,成为行业的攻坚难点。而那些已推出端到端大模型方案的车企,则成为了代表行业发展趋势的「明星」。
这其中,我们惊讶地发现,除了新造车以外,有些豪华品牌正在高端车型的赛道上,不断追逐技术的制高点。
10 月 31 号,我们参加了梅赛德斯-奔驰举办的「星视野」创新科技沙龙,以奔驰科技探索官的身份,率先体验了奔驰采用纯视觉方案的城区 NOA,就是无图 L2++。
见证了豪华品牌的首个无图全场景高阶智能驾驶方案的实力登场、它不依赖激光雷达,不使用高精地图,有导航就能开,为中国专属开发,万卡云端算力...
这些常见于无人驾驶公司、新造车技术发布会的词汇,如今奔驰以国际豪华车企身份说出来,除了惊讶,我们更感叹于智驾竞争之激烈,已经全球共同入局。
作为第一个在中国推出端到端高阶智驾的国际豪华车企,梅赛德斯-奔驰还有哪些研发细节值得深究?
经过我们上周首发体验的奔驰无图智驾,以及对梅赛德斯-奔驰(中国)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、梅赛德斯-奔驰中国研发无人驾驶及车联网负责人王忻的采访,今天来聊聊国际巨头的本土创新。
根据官方放出的演示视频,目前的奔驰无图 L2++ 全场景高阶智能驾驶系统,已能实现一系列新造车、特斯拉等智驾头部企业,在城区、高速、泊车场景中完成的功能。
其中包括但不限于:进出环岛、调头、避让行人/自行车、无保护转弯、过收费站、园区内部道路识别等。
以上场景,都是今年智驾头部企业,重点攻克并传播的关键技术节点。而上周的奔驰,则率先发出了智驾时代,来自国际豪华品牌的冲锋号。
在活动中,我们在上海对这套系统来进行了 110 分钟,40 多公里的实战测试,看看奔驰无图智驾的真实水平。
那是一个雨天,跑了上海的郊区、城区、商业中心,甚至通过隧道跨越了黄浦江两岸。
首先当然是纯视觉,不依赖激光雷达、高精地图的城区智驾方案,意味着奔驰已经在智驾技术方面「奔驰」得比想象中更远。
突破行业常规不再依赖激光雷达,通过英伟达 Orin 芯片(单颗芯片算力可达 254TOPS)、高像素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的传感器组合等行业顶配硬件方案,以及核心的端到端大模型,支撑起了这套纯视觉智驾的软硬件底层。
而从工程界面来看,对于交通的参与者、以及类似斑马线、红绿灯、车道线等等交通设施的识别和判定非常精准。官方表示,后期包括潮汐车道、通行禁行标识等高难度标志,这套系统一样能准确识别。
而这还不是这套智驾方案的终点,工程师的说法是,他们的后续研发甚至会解决坑洼路面等特殊的驾驶场景,这在以往技术方案中是没办法识别、解决的问题。
第二个没想到,是它不再强依赖车道线 速度的情况启动。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,这套系统将能够支持从停车位到停车位的领航辅助驾驶。
这一个「想不到」,看起来简单,但在国内,却毫无疑问只有第一梯队能够做到。
极低的时延,很容易在以下几个场景被感知到:近距离的加塞、有车侵占了车道线,或者前车突然的加速或者刹车时。
所谓「极低的时延」,就是当你看到有车加塞/占线/加减速,这套系统会跟你自己认真开车一样,做出减速、加速甚至避让或者绕行的动作。
它不会像有些系统,存在零点几秒的延迟,几乎不存在人的感知与机器动作之间的错位失衡。
而从体验角度来看,低时延是任何技术或者任何智驾系统,最重要的技术指标,它决定了用户视角的智驾信心——为了达成这一指标,奔驰开发团队需要付出足够多的努力。
在体验现场,官方分享了这样一个细节:今年4月份,这套无图智驾还存在一定概率的隧道定位漂移情况,接下来的一个月内,开发团队更新了超过10版软件,以更快的速度解决了这一问题,无图智驾可以准确驶入驶出隧道。
而这套系统,在交互或者在制动、减速时,能很明显地注意到,它在学习那些「金牌老司机」的驾驶方式,进而让人安心。
譬如,它在过红绿灯时,会依据情况对车辆进行降速,这样的设计能够保证车辆拥有更高的安全性;
又譬如,在遇到路口堵车,需要刹车时,它的制动距离会选择比较远,缓刹着滑行过去。
奔驰同车的研发人员跟我说,其实端到端很考验高质量的数据。所以,他们在研发时,会特别邀请符合奔驰标准的驾驶员去试车,提取他们的驾驶数据让系统学习,进而打造「奔驰范儿」智驾。
譬如,有些场景——前方有车临停、突然打开车 门时,它没有采取缓行策略,直接通过,这会是一个挑战信心的场景。
又譬如跟制动有关的处理,比如刹车时机、刹车力度、刹车必要性等等,相信在经过更多数据喂养和奔驰工程师们继续研发之后,正式量产后的奔驰无图 L2++ 全场景智驾会有更加惊艳的表现。
但无论如何,这一次初体验,就雨战上海、跨越黄浦江,奔驰这套系统的表现可以让我们惊讶——不仅因为全程 40 多公里、110 多分钟零接管,还因为如上所言所体现的体验和技术能力。
比如,从无图全场景回顾奔驰的智能驾驶发展史,「率先」其实一直是梅赛德斯-奔驰的主旋律。
早在上世纪参数图片) 80 年代(1986 年),奔驰就开启了名为「普罗米修斯」的无人驾驶研发计划,从实验室到现实道路,奔驰的智能驾驶已经演进了超过 40 年。
1998 年,奔驰率先在 S 级(W 220)上搭载了 DISTRONIC 限距控制管理系统,也就是我们今天熟知的「ACC 自适应巡航」。
并且在 2005 年,奔驰将这套系统进一步升级到 DISTRONIC PLUS, 增加了巡航速度范围,以及交通拥堵跟停前车的功能。
来到 AI 芯片驱动的新智驾时代,梅赛德斯-奔驰,也是最早和英伟达达成战略合作的车企。自从 2021 年以来,英伟达每一次 GTC 大会的无人驾驶技术演示车型,用的都是奔驰 S 级,或者纯电 EQS。
体验完奔驰无图 L2++ 全场景高阶智能驾驶系统,我们除了惊喜,还有疑问。
2023 年,奔驰交付了仅用 12 个月就完成研发的 L2+ 导航辅助驾驶功能,今年 9 月又交付了为中国停车位专属定制了的全新自动泊车功能,都是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,并陆续搭载了长轴距 E 级车、C 级车、GLC SUV 等重磅车型上。
这背后是过去 5 年奔驰在华投入 105 亿元的加码,同时也是奔驰在华研发团队近二十年打磨的结果。
「安全第一、奔驰标准、中国速度」,梅赛德斯-奔驰(中国)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、梅赛德斯-奔驰中国研发无人驾驶及车联网负责人王忻先生接受我们采访时,这样总结智能驾驶研发的三条逻辑线。
从高阶智驾的维度去看,奔驰的中国速度,必须包含数据。我们上周首试的这套系统,官方给的背景是「基于中国实际驾驶场景开发、基于中国驾驶风格定制、擅长中国式道路博弈、引入中国老司机训练素材」。
训练用的计算卡数量,某一种意义上正在成为车企之间对飙「智驾工程师数量」一样的竞争。根据奔驰透露的数据,这套无图 L2++ 的训练基于云端过万的 GPU 集群。
AI 时代,是不是具备精准定义高阶智能产品的能力,是车企的安身立命之本。王忻认为,坚持奔驰标准,掌控核心开发能力,比起单纯地追求「全」更重要。
他举了个例子:去一家米其林餐厅吃饭,重点是做菜怎么比别人好,而不是要餐厅从种菜开始做。
安全、操控、HMI 人机交互等非常核心的技术,奔驰会牢牢掌控在自己内部去开发。而对于提供「菜式」原材料的合作伙伴,则会结合一些成熟的技术,选择一些最好的合作伙伴,以统一的奔驰规定要求,把最好的东西集成在整车上,为用户呈现出很奔驰范儿的驾乘体验。
什么是「奔驰范儿」的智能驾驶?除了奔驰官方的表述,我们在试乘时也能体会到,奔驰作为豪华品牌领军者,对智能体验领先的执着与追求。
深知这一点的奔驰,早已开启 L2、L3、L4 的多线并进,并不断推进在全世界的智能驾驶量产落地。
特别是智能驾驶竞争极其激烈,同时也是土壤极其肥沃的中国市场,我们见证了奔驰的高速响应、高速调整,最终实现了国际豪华品牌内率先交卷的速度。
过去数十年,「坐奔驰」一直是豪华汽车消费的风向标。未来,「奔驰带你开」,会不会成为豪华汽车另一个新风向?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记者探班《菜肉馄饨》永康路拍摄,制片人说:“菜肉馄饨代表了上海人家的味道”
战地影像:1911年,英国人镜头下最真实的武昌起义(有血腥场面,慎入)
新消费日报 快手12月16日回购129.5万股;格力、小米回应“空调专利侵权事件”;今年前11个月全国网上零售额增长7.4%……
自动驾驶拐点何时到来,新出海浪潮避坑指南,2024网易未来大会完美收官
《卡赞Khazan》试玩报告:你看我有几分像他?/
主站 商城 论坛 自运营 登录 注册 《卡赞Khazan》试玩报告:你看我有几分像他? 廉颇 2...